尋找平埔的蹤跡~~【卓乃娃娃】

 5-1.jpg

 

    卓乃潭是一個流傳於居民口中的古地名,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古書上即已出現,地名的由來與平埔族有密切的關係。相傳早年一位姓蕭的漢人來台開墾時,入贅給原居於大武郡社的平埔族人卓乃,卓乃家族以一口大潭作為嫁妝,因此後人遂以「卓乃潭」稱呼,然而歷經數百年的開墾,原來的水潭已化為無數縱橫的阡陌,平埔族的歷史文化,也逐漸為後世人所遺忘。

    卓乃娃娃 (3).jpg


    為了讓大家重新認識曾經生長在這片土地的平埔族,多爸米倉教室邀請玉米娃娃工作室周玲玟老師參考傳統平埔族服飾,結合創意與美感,以玉米葉設計出富有在地特色的卓乃娃娃。並將手作卓乃娃娃融入小旅行的活動,讓來參加農村小旅行的旅人都能親手製作造型精巧可愛的娃娃,廣受遊客的喜愛。

 

5-2.jpg  


  早期的教育長期忽視對本土文化的認識,讓我們對於原本就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平埔族十分陌生。其實早在漢人尚未進入台灣之前,台灣的平原地區早已分布許多平埔族人的聚落,田中也不例外,在漢人尚未進入田中平原開墾前,早有平埔族大武郡社與東螺社在此定居。當時平埔族是以母系社會為主,婚姻上是男入贅於女,家產由女子繼承。

83.JPG

  


     在信仰上崇尚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捕鹿維生,以天地為蒼穹,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千百年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然而自從西方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帶著船堅炮利進入台灣後,帶來了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與國家體制,強迫原住民改變生活方式,不僅掠奪及土地與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甚至以「不服管教」為名義進行各種迫害。

1-1平埔捕鹿.jpg

  
    之後進入台灣的鄭氏王朝、清朝與日本帝國對原住民依然採取武力征伐與民族同化的手段。四百多年來漢人大量從大陸閩粵移民至台灣開墾,不斷的用各種手段從平埔族手中取得土地,造成平埔族土地大量流失,生計日益困乏,加上強勢的漢人文化輸入,遂將平埔族的文化與歷史給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清朝時期中部地區的平埔族因受到漢人以及官府的壓迫,因此舉兵反抗,最後因清廷自大陸派來大量的軍隊,平埔族最終寡不敵眾而慘遭殺戮式的報復。平埔族慘遭滅族式的鎮壓後,有一清朝官員來台協助調查事情發生的原委,才知道這個震驚朝廷的反清事件其實是「官逼民反」而衍生的。清朝通判柯元培後來為此事件寫下了生動的文章「熟番歌」,讓後人對當時原住民所遭受不平等的待遇有進一步的了解:

 

  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強者畏之弱者欺,無乃人心太不古!熟番歸化勤躬耕,山田一甲唐人爭,唐人爭去餓且死,翻悔不如從前生。竊聞城中有父母,走向堂前崩厥首,啁啾鳥語無人通,言不分明畫以手。訴未終,官若聾,仰視堂上有怒容。堂上怒呼將杖具,杖畢垂頭聽官諭:『嗟爾番!汝何言?爾與唐人吾子孫,讓耕讓畔胡弗遵?』吁嗟乎!生番殺人漢人誘,熟番翻被唐人醜,為民父(母)者慮其後。 


 
   漢人認為「熟番」愚直可欺,而認為「生番」兇猛,令人生畏。「唐人」指的就是漢人移民。作者感嘆世風日下,漢人見「熟番」可欺,常常奪取他們的土地,使他們失去生活的憑藉而痛苦萬分。作者描述一位「熟番」的土地被華人奪走,聽說縣城中有號稱「人民父母」的縣官(身負行政與司法責任的地方知縣),於是到縣衙門叩頭想請縣官作主。不料,原住民說的話這位縣官根本聽不懂,縣官越聽越生氣,不等他說完就將他打了一頓,並命令他把田讓一些給「一樣是同胞」的漢人耕種。 

  「熟番歌」表現了清代前期漢人對原住民的態度,及原住民土地被漢人侵占的情形。另一個問題是「熟番」歸入政府管轄,官員對語言文化不同的族群沒有足夠的了解,更別說做出符合公平正義的判決。作者希望日後當父母官的要有所警惕,這其實不也是給現在的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嗎? 


    俗諺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說明許多台灣人的身體裡留有平埔族的血液,參加小旅行的旅客透過多爸的介紹,可以認識這些曾經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平埔族人體認在我們漢人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同時對原來就生長於此的平埔族人其實是一連串的威脅與壓迫。透過「卓乃娃娃」,多爸期待每位旅人都能學習尊重與對待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族群。

5-3.JPG

arrow
arrow

    多爸的米倉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